第二百九十九章 赶年货大集
寒假可能是所有农村孩子最期待的假期了,这种期待感不是因为那一个月的假期时间,更主要来自于寒假囊括了中华名族的传统节日,春节。 对农村孩子来说,过年有太多太多值得期待的美好,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吃,有压岁钱可以拿,有很多亲戚家的兄弟姐妹一起玩。 老话说的好,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安子善放假之后意味着时间已经到了年根,年根已近,是时候置办年货了。 阳历1月22日,农历腊月十六,莲山县山阳乡年货大集。 逢三、六、九,都有山阳乡集市,那些走乡串户的手艺人和各种各类的商贩都会涌上集市,为周边村镇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 这天一早,张桂云就把安氏兄弟喊了起来,笑眯眯的宣布要带他们去赶集,给他们买新衣服,安子良高兴的在屋子里又蹦又跳,心急火燎的扒拉着衣服往身上套。 安子善倒是不想去买劳什子新衣服,去魔都之前文卜先给买了两身衣服,都挺好看的,也不便宜,他打算就拿那个当过年新衣就好。 可扬眉吐气的张桂云却不同意,就在前些天,蔬菜基地里那十个大棚和几十个拱棚中成熟的第一茬蔬菜,被省农业厅的人抽检合格,全部达到了无公害蔬菜的标准。 然后被早已等待采购的合作商们,一扫而空,一些闻讯赶来的商贩甚至都没有拿到菜,这让安庄村给桂云蔬菜打工的原菜农们震惊不已。 蔬菜基地售卖的蔬菜利润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四十多,正如安子善当初所说,无公害蔬菜在市场上的价格远不是他们自己种植的野路子蔬菜相比。 更高的价格,更齐全的品种,更大的出货量和更深广的销售渠道,导致了蔬菜基地的第一茬蔬菜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蔬菜卖完,张桂云跟安家业算账之后震惊的发现,就这一茬反季节的无公害蔬菜就让他们赚了近三万块钱,于是张桂云不顾安家业的反对,坚持给那十几个村民发了每人六百的工资和过节钱。 张桂云种了这么多年菜,从来没有赚到过这么多钱,自从这百亩蔬菜基地的蔬菜销售一空之时,她就对未来,对蔬菜基地充满了谁都无法动摇的信心。 于是,第一场年集到来的时候,张桂云起了置办年货和为兄弟俩购买新衣的打算。 往年,他们家都是腊月二十六才会置办年货的,因为二十六之前张桂云会忙的不可开交,菜园里的活干不完,菜也没有卖空的情况,毕竟每天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赶早市和集市卖菜,效率实在低下的可怜。 今年,因为蔬菜基地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所有的蔬菜几乎在同一时间成熟,然后被上门采购的合作商买空。 意外的,腊月十六居然没菜卖了,蔬菜基地里每一种蔬菜张桂云仅仅留了两小洼,以备过年的时候使用和馈送亲友。 不顾安子善的反对和抗议,张桂云一意孤行的带着他们两个,骑了两辆自行车上了集。 在安子善的记忆中,这还是第一次跟张桂云一起不是因为卖菜去赶集,而纯粹是为了置办年货和为他们兄弟俩买过年的新衣。 山阳乡大集是莲山县规模比较大的集市,且地处城郊的城乡结合部,集市上商品非常齐全,小到针头线脑锅碗瓢盆,大到家用电器应有尽有。 所以不仅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喜欢来这里赶大集,城里人也喜欢来这里购买便宜的年货。 拗不过母亲的安子善乐呵呵的坐在自行车的后座,双手环住母亲的腰,左瞧右看着,安子良自己骑着一辆自行车,娘仨骑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山阳乡大集。 重生后的安子善还是第一次被张桂云骑自行车载着,他不由得就想起了前世小时候发生的一次糗事。 那时候,他还上小学不久,张桂云骑着的大二八自行车,前面有一条横梁,上去的时候右腿是从后面抡上去的。 有一次他和张桂云去赶集回来,安子善老老实实的坐在车后座等着回家吃好吃的,结果美滋滋的他被张桂云一脚给抡了下来,给他摔蒙了。 当时安子善清晰的记得周围赶集的人那无法抑制的爆笑声! 在记忆中,沿着灰尘起伏的公路接近了山阳乡大集,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远远的就望见这壮观的场面。 他们把自行车停在了入口处,用链子锁在树上,跟着拥挤的人流走进集市,各式各样的年货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赶集的人们左顾右盼,精心的挑选着过年所需。扯一块花布换个新褥单,买几张年画给墙面换换新颜。 炕上的地板革铺了一年,烟熏火燎的掉了色,买块新的铺上,家里来人看着也有面子不是。 笤扫也用了一年,笤扫糜子都断了,过年怎么也得换新的。 安子善饶有兴趣的左看看右瞧瞧,右手紧紧的拽住张桂云的衣角,以防被拥挤的人流冲散,他看到旁边一个卖袜子的摊点,商贩拎着一双红色的棉袜展示给面前挑选袜子的妇人,似乎在说,“大妹子,本命年了,买一双红袜子吧,穿在脚上踩小人,保管你一年顺顺当当。” 走过这些摊点,左手边就是一排卖猪肉的摊位,头上的摊位后面一位头戴棉帽的肉贩提着手里的一块猪肉对着摊位前的男子晃晃,像是在讲,“爷们,就咱这肉,你还寻思啥?你看看这大集上还有比我好的吗,有比我好的我都白给你。这不是吹,你上哪找这油光锃亮的猪肉去。” 猪肉摊之后没有多远,便是两排卖春联的摊点,贴春联既是一种年俗,又是一道文化大餐,寓意吉祥的祝福语会伴着年夜饭的香在院子里回荡。 不过,安子善知道,娘是不会买春联的,因为那是老爸的专属工作,每年过年的时候,他都会早早的买好春联,裁剪好,然后等除夕早上喊上安氏兄弟俩中爱动弹的一个帮他扶正春联,他用张桂云打好的浆糊张贴。 偶尔兄弟俩都爱动弹的时候,就是安家业最幸福的时刻了。 安子善记得早些年的时候,春联都不是买的,村里有专门写春联的人,但是后来写春联的大爷年事太高,就不再干了。 在安子善的记忆中,还是手写的春联更有年味,买的春联大多数是机器印刷的,当然也有手写的,却没有亲眼看着春联在面前写好的年味。 那一个个行云流水的福字,以及那熟悉的出门见喜、六畜兴旺的小贴。 看到春联的一刻,安子善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年味。 逛在这热闹的大集上,听着周围熙熙攘攘的方言土话叫卖声,儿时跟着母亲赶集的画面悄然浮现在安子善的脑海中。 娘仨一直逛到了中午头,张桂云给安氏兄弟各买了一身新衣服,一双新袜子,一双三球疙瘩鞋。 拿到三球疙瘩鞋的劣质包装纸盒时,安子善忍不住多闻了几下,还是那种熟悉的味道。 为兄弟俩购置了这一身新装,两个人加在一起花了还不到一百五十元,这不仅归功于价格实惠,还归功于张桂云的讲价功夫实在是高深。 随后,张桂云又买了一些糖果、瓜子,一些烧纸,五斤猪肉,两个猪头,四个猪蹄子,两只宰杀好的大公鸡后,娘仨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往大集外走去的时候,一阵魔性的叫卖声在安子善的耳边回荡,“赶年集,办年货,回家别忘了买老鼠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