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引蛇出洞
认为趁着董天成攻下幻灵城,将所有晋国追兵都吸引到董天成身上的这个机会,反其道而行之,横穿河西之地,回到燕国的燕国溃兵中,就有前靖边城守将肖若涵。 在肖若涵心中。 董天成这是在牺牲自己,而成全他们。 要不是董天成攻占幻灵城的动静太大,惹得晋国上下妇孺皆知,令晋国国君大发雷霆,继而调兵围剿董天成,那么追捕肖若涵的那些晋国士兵,也不可能就此罢手,说不定肖若涵他们,这时候,已经死在了那些追捕的晋国士兵手中。 这一切。 均要拜董天成的福气啊。 持这个想法的燕国溃兵,占绝大多数,以肖若涵为首,人数约在七八十人左右。 跟肖若涵他们逃回燕国的想法刚好相反,有一部分燕国士兵,认为董天成既然打下了晋国重镇幻灵城,并且受到了晋国国君的重兵围剿。 于情于理。 都要跟董天成会和,帮董天成一把,毕竟董天成手里头,仅仅只有三千士兵。 三千士兵,打下晋国重镇幻灵城,怎么也得有损伤,闹不好三千燕国士兵,已经只剩下一千多。 董天成带着三千人马,攻占幻灵城,足以证明了董天成的统兵能力。 这样的统兵大将,将会是燕国今后的基石,故万万不能折损在晋国。 双方人马。 各抒己见。 谁也说不服谁,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证据,如此一来,就陷入了拉锯式的争论当中。 争论来,争论去。 结果。 又被一个消息给震惊了。 这个消息依然还是有关董天成等人的,根据传来的消息,说董天成在攻占幻灵城之后,一路急行,分别攻占了幻灵城西面的汗水城和东升城。 这个消息。 引得整个晋国大震,也使得董天成这个人,水涨船高,成了仅次于晋国国君的超级风云人物。 普林二县、幻灵城、汗水城和东升城,这四个城市,连成了一条直线,再往西面,就是晋国的濮水城,濮水城北面,是华林城。 华林城跟靖边城差不多,也是晋国的门户。 只不过一个是晋国东面的门户,对河西之地,对世仇燕国。一个是晋国北面的门户,对北方游牧民族。 华林城北面,其实也是晋国的国土,这些国土大约两个郡的面积,有十多座城池,但是由于这两个郡面向北方草原,且根本无险可守,故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每一次北方游牧民族南犯晋国,都是长驱直入,一路攻到华林城下,耀武扬威一番后,带着晋国人送的东西,及他们掠夺到的战利品,风风光光的返回了北方草原。 鉴于这样的因素,所以华林城便成了一座坐落在晋国腹地的关卡城市,地理位置和影响力,都非常的重要。 换言之。 华林城不容有失。 一旦有失,则晋国危亦。 所以得知董天成带着人马突袭普林二县、幻灵城、汗水城和东升城四个城市后,不管是晋国国君,还是追捕董天成的那些晋国将领,亦或者得知了这个消息的肖若涵等燕国溃兵,心里下意识的泛起了一个念想。 那就是董天成下一步,肯定是要闪击华林城,在攻占华林城之后,一路向北,进入大草原,绕道草原回到燕国。 其实不然。 董天成在攻占幻灵城后,马不停蹄的攻占汗水城和东升城两城,为的就是给所有人一种错觉,那就是他董天成要闪击华林城,借道草原,回到燕国。 实际上,董天成这么做,就是要将晋国的注意力吸引到华林城,从而方便董天成偷袭安丘城。 至始至终。 董天成的心思和目的,全都在关押着无数燕国战俘的安丘城上面,之前所有的一切,包括攻占普林二县、幻灵城、汗水城和东升城四个城市,都是在为最终攻占安丘城而做出的努力。 只有攻占普林二县、幻灵城、汗水城和东升城四个城市,并且将整个晋国,闹得灰头土脸,董天成才有机会攻占安丘城,救出那些被燕国国君遗忘数十年的燕国战俘。 安丘城里面有着大量的燕国战俘,根据晋文送给董天成的情报,及董天成从那些无良商家口中打探消息综合得知,这些燕国战俘的数量,超过了五万人。 五万燕国战俘,周围有着十多万看押的晋国士兵。 三千对十多万,合作一个燕国士兵要对方三十个看押的晋国士兵,这样的兵力对比之下,董天成根本没有胜算。 所以董天成才想了这么一出引蛇出洞的戏码。 大闹晋国,令晋国上下灰头土脸,以此激怒晋国国君,使得晋国国君下令,不管不顾的绞杀董天成。 这种不管不顾绞杀董天成的命令之下,驻扎在安丘城周围的看押晋国士兵,肯定是要被调走的。 只有这些看押士兵被调走,董天成才能攻占安丘城,继而救出那些可怜的燕国战俘。 这也是董天成攻占普林二县、幻灵城、汗水城和东升城四个城市的最根本原因,他要的就是晋国大乱。 晋国大乱,董天成才能浑水摸鱼。 事情也最终如董天成心里所想的那样,在他一举攻占普林二县、幻灵城、汗水城和东升城四个城池后,晋国国君真的愤怒到了极点,直言晋国所有官吏全都是笨到家的笨猪,偌大的一个晋国,竟然任由三千燕国士兵纵横,更被一举攻占了四个城池,要是在被燕国士兵攻下华林城,晋国估计真的要丢人丢到家里了。 谁都知道。 华林城北面,就是不设防的大草原,这样的大草原,完全没有灭杀董天成的机会。 为了出气。 为了以泄心头之怒,同时给整个晋国一个交代,晋国国君下了命令,要求所有的晋国将领,务必要在董天成攻占华林城之前,将其全部剿灭。 一个务必歼灭的命令,却给了董天成一丝可乘之机。 董天成决定,要给所有的晋国人好好上一课。 这一课。 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