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明末工程师在线阅读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吾独往矣

第三百四十四章 吾独往矣

    杨嗣昌哈哈大笑,极为亲切地说道:“太保一心为国,果然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指了指路边的乡亲父老,杨嗣昌说道:“太保名震天下,这些父老们都是来迎接太保的,太保随我到前面十里亭歇息,我为太保接风。”

    李植见杨嗣昌一点上官架子不摆,笑道:“那就赖督师安排了。”

    杨嗣昌笑道:“乡亲们备了猪羊犒赏太保的兵马,太保让军士们扎营埋灶吧。”

    李植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杨嗣昌带着李植和众军官往前走了几分钟,到了一个叫作十里亭的小镇上。那里更有迎接李植的锣鼓队,敲锣打鼓声震天。

    杨嗣昌带着李植进了一户大院子,院子正堂上已经摆出了酒宴。

    杨嗣昌这边的诸巡抚、总兵和地方上的两名乡老列席左边,李植这边的团长、营帐们列席右边,坐在了酒席上。杨嗣昌让李植麾下的团长、营长和巡抚、总兵们分庭抗议,是对李植十二分的礼遇。

    很快,杨嗣昌的亲卫们就端上了各色酒菜上来。

    此时算是在军旅中,本该一切从简。但杨嗣昌招待李植的酒席依然十分丰盛。什么驴肉火烧、红烧鳖肉,大多是山上的野味,该有的都有。

    杨嗣昌打开五坛金华美酒,时不时朝李植举杯。他本来是进士出身,智商本来就是极高的,加上又极会说话,每每冒出珠玉妙语,让宴会的气氛十分热烈。李植喝了不少的酒,脸上渐渐红了。

    杨嗣昌看酒宴的气氛不错,拱手朝李植说道:“太保,如今天气越来越凉,实在不适宜用兵。太保不如在襄阳驻扎几个月,待来年春天再战献贼!”

    听到杨嗣昌这句话,李植一下子酒就醒了。

    这句话,才是这场酒宴的关键。杨嗣昌对李植这么热情亲切,为的就是让李植暂缓用兵。如果李植一上来就大杀八方,功劳就全是李植的,之前的败仗就显得是因为杨嗣昌等人太庸碌。如果李植在襄阳呆上半年一年,战局再逐渐改变,杨嗣昌等人就不显得太无能,功劳就是杨嗣昌运筹帷幄的了。

    不管张献忠这半年如何发展壮大,不管李植半年后还能不能打败张献忠,杨嗣昌首先要保证的,是让自己显得称职。所以,他要李植暂缓用兵。

    如果李植像过去那样只是一个参将、游击,在平寇督师杨嗣昌的压力下,只能屈服听从命令,随大军进退。即便是要被督师活活拖到几个月或者半年之后才开始打仗,即便是要把功劳全套在杨嗣昌身上,李植也只能从了。

    但如今的李植,已经不是杨嗣昌可以搓揉的小角色。李植是太子太保,正一品左都督,官位并不比杨嗣昌低。而且现在天子下旨调李植入川作战,相信的是李植能够平贼,天子早已经不相信杨嗣昌了。

    现在的李植,当然不会为了杨嗣昌的私利在襄阳贻误战机。

    李植把酒杯放下,缓缓说道:“督师明鉴。本官在天津只留四千兵马守城,防御薄弱。若是东奴兵马今冬破关而入,本官的范家庄有被攻破的危险。讨伐献贼的战斗,不能久拖,要速战速决。”

    杨嗣昌哈哈大笑,说到:“左都督说笑了,东奴不善攻城,众所皆知。那时多尔衮六万人围攻千人把守的济南城几个月,都攻不下。左都督的兵马是天下强兵,四千人守卫范家庄便如金汤铁桶一般,给东奴一年东奴也打不下来。若北方真有警报,左都督可以从容回援,何有速战速决之说?”

    李植转口说道:“本官麾下全是北人,四川的冬天对麾下将士来说不算寒冷,正是克敌良机。若是拖到春夏,恐怕会沾染南方瘴气生病。”

    杨嗣昌想了想,放下酒杯,很直接地说道:“左都督可知军中众将的情绪?若是左都督此时率军破敌,在川东楚西苦战一年的诸将就会被世人当作酒囊饭袋。左都督初来乍到,可以说,军中无一人愿意左都督此时立功。”

    “左都督一心立功,却不知道此时立功,是得罪人的事情!”

    听到李植的话,坐在左边的一众巡抚、总兵都看向了李植。这些将领虽然是败军之将,但依旧是很大的一个集团。杨嗣昌如今代表这些将士的利益,话已经说得很直接了——他们十分不愿新来乍到的李植用功劳来冲击他们。

    李植笑了笑,淡淡说道:“本官一路走来,从一个百户升为左都督,得罪的人没有一万也有一千了,也不在乎再开罪几十人。”

    听到李植的话,勋阳巡抚袁继咸为首的将帅们都脸上一黑。保定总兵张应元当场就发作了。

    “天津总兵好大的口气,若是没有我们协助,尔能独力对阵张献忠?”

    李植看了看张应元,默然不语。

    杨嗣昌皱了皱眉,顺着张应元的话说道:

    “左都督可知?张献忠善于笼络奸民。献贼所到之处,奸民都自愿充为献贼耳目。我大军一动,虽千里之外,献贼朝夕可知。”

    “如果左都督一意孤行,恐怕诸军都不会配合左都督。到时候将军在川东楚西的大山之中追逐张献忠,张献忠知道左都督的一举一动,而左都督耳目不通仿如盲人,如何能克敌制胜?”

    听到杨嗣昌的话,李植吸了一口气。

    杨嗣昌这话说得婉转,说的是情报方面的事情。实际上,他是在暗示李植。就如张应元所说的一样,如果李植此时一意孤行要立即上战场立功,其他的明军没有一支会和他协同作战。

    明军的将领们苦战了一年没有成果,此时如果帮助天子钦点的李植,功劳就会全部归于李植。李植天下强军的名头太响,其他明军即便此时出了力,也依旧会被视为败军之将,会被认为全靠李植才能建功。

    如果杨嗣昌号召诸将精诚团结,在督师的威压下,恐怕还会有一些明军将领愿意和李植一起作战。但杨嗣昌此时铁了心拖李植的后腿,诸将亲耳听到杨嗣昌劝李植的话,自然再不会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助李植立功。

    李植如果一定要速战速决打败张献忠,就要面临独自一军迎战张献忠的局面了。

    此时崇祯十三年的张献忠,已经不是崇祯十年的张献忠。如今罗汝才等流贼都依附于张献忠,张献忠一军动辄数万人。李植虽然有一万六千人,但单独面对张献忠,仍然会有很大的压力。

    而且情报方面,也确实有问题。张献忠耳目众多,而李植的斥候骑兵有限。如果李植以单独一军对阵张献忠,在情报上是十分吃亏的。

    听到杨嗣昌话里有话的暗示,李植麾下将领都脸上变色,有些担心起来。

    不过李植却不愿意就此退缩。

    将酒杯放在案上,李植淡淡说道:“虽千万人,吾独往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