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在线阅读 - 第九十章 囤积居奇
翻页 夜间

第九十章 囤积居奇


                        “夫君在通政司当值,应该清楚检校有多么的无孔不入,更何况还有锦衣卫。”
    “恐怕刚刚还没逃出京城,就被锦衣卫抓进了诏狱。”
    安庆公主不愧是贤内助,能在关键时刻打醒糊涂的夫君,坐直了金绣云霞翟纹霞帔,正视胡汉山:“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逃避已经不可能了。”
    “父亲作为胡党的闻人,就算是想退都退不了了,淮西侯爷们不会让父亲退,父皇也不会同意父亲退。”
    “唯一的办法就是营造出大汉初年的朝堂局势,但这么一来,就需要聚拢更多的党羽,对于父亲来说只是饮鸩止渴。”
    胡汉山没想到娘子竟然有这等见识,不愧是皇室的嫡女。
    重新振作起来,拍了拍安庆公主的金绣云霞翟纹霞帔,神色轻松的说道:“不就是赈灾嘛,只要想出一个摆烂的法子。”
    “这件坏事就能变成好事,说不定又能让一名淮西侯爷与胡党彻底决裂。”
    安庆公主的珠翠牡丹髻轻轻点动,步摇晃动,端庄笑道:“金陵官员都说夫君荒唐,现在看来最睿智的就是夫君了。”
    “主动退婚傅玉媖那件事想来不是因为夫君不喜欢她,是因为她爹傅友德的权势。”
    胡汉山尴尬一笑,忙不迭的站了起来:“为夫去当值了,娘子在家里好好养身子,争取早日生个大胖小子。”
    安庆公主目送夫君逃窜似的离开垂花拱门,笑的越发端庄了:“子孙兴旺,大妇的三从四德之一。”
    “既然夫君喜欢傅玉媖,本县主会想办法让她进门。”
    胡汉山还没走到通政司衙门,就被喊到了通济门。
    作为赈灾副使要监督赈灾粮食装上马匹,不能有一点遗漏。
    胡汉山知道皇帝朱元璋是多么的痛恨贪官,尤其是在关乎老百姓的赈灾,有半点差错都逃脱不了干系。
    监督赈灾粮食装上马帮的马匹,又是一件繁琐的苦差事,胡汉山就算是去干了也不一定能够发现胥吏们的小手段。
    胡汉山喊来了李濬,又叫来了正在营造养济院的张友闻过来帮忙几天,高枕无忧了:“这件事就劳烦两位了。”
    胥吏们本来看见胡汉山是个五谷不分的勋贵子弟,又那么的年轻,想着用一些手段截留一些赈灾粮食。
    对于几千石粮食来说,少了三四十石根本看不出来,这些粮食最后也不会入库清查,是发放给泾县的灾民。
    不会被任何人发现。
    
            
                        胥吏们看见李濬和张友闻两人,脸上的喜色瞬间就没了,全是一张苦瓜脸。
    李濬在通济门担任了那么久的巡检,对于胥吏们的手段一清二楚,更是从来没收过一点好处。
    张友闻因为养济院一事,在金陵的胥吏里有了很大的名气,谁不知道他是一名积年老吏。
    胥吏们只能苦着一张脸,按部就班的把粮食装上骡马。
    胡汉山坐在附近的一间茶棚里,悠闲的喝茶,喝的还是富春茶。
    还没喝上几口,就看见了一位老熟人,时不时的看向正在装粮食的骡马。
    胡汉山提着私窑茶壶,换到了隔壁一桌,拍了老居士的肩膀一下:“呦呵,真是巧啊,又在这里碰见了老居士。”
    还好没喊老哥。
    真要是差辈的喊上一句老哥,蒋瓛说什么都要给胡汉山脑门来上一刀鞘。
    胡汉山已经知道了老居士的真实身份,再是无赖,也不会喊岳父的师兄一句老哥。
    亲自给半个亲戚倒了一杯茶,胡汉山笑眯眯的说道:“老居士怎么有闲工夫来嘈杂的通济门。”
    朱元璋喝了一口,视线始终不离开那些赈灾粮食:“大隐隐于市,要想修出佛性,在这等繁华的俗世才有效果。”
    胡汉山还想着让老居士多买些茶叶,装成很佩服的样子说道:“高!实在是高!您老真是有境界啊。”
    “不过嘛,小子听说喝茶有助于宁神静心,您老就不再买些茶叶了。”
    朱元璋回头看了一眼胡汉山,感觉有些好笑:“咱说你怎么马屁不断,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你小子要是真想卖,不如卖给泾县的商贾。”
    胡汉山摇了摇头:“泾县的商人们肯定都在忙着囤积居奇,哪里有闲银子买小子的茶叶。”
    囤积居奇!
    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从小到大不学无术的胡汉山,居然还对治国有所精通:“你不会是从左丞相那里随便听来的一个词,跑来咱这里装样子了。”
    胡汉山满脸的不乐意:“您老说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小子以前确实是混账,但自从有了贤内助以后。”
    “每天都感觉自己在脱胎换骨。”
    
            
                        朱元璋在子女方面最为满意的地方,就是个个都成才了,尤其是安庆公主的贤明最像她母后了。
    这句话夸到心坎里了。
    朱元璋笑着问了一句:“那你来说说,什么是囤积居奇。”
    提到这个词,胡汉山脸上出现了义愤填膺:“现在是太平盛世,米价便宜,不过是一两二钱银子一石。”
    “泾县发生了旱灾就不一样了,奸商们为了提高米价,越是荒年越是不卖米,全部把米囤积起来。”
    “等到米价大涨了,粮铺才会开张卖米,至于老百姓会不会因为米价大涨买不起,饿死在家里,奸商们才不会去理睬,只关心他们趁着旱灾水灾能够挣多少银子。”
    朱元璋最忧虑的就是这件事。
    泾县的地势山多路窄,赈灾粮食一时半会儿运不进去。
    泾县的商人们要是与官绅勾结在一起囤积居奇,还知道要饿死多少老百姓。
    这是历朝历代每逢灾荒都会发生的事情,官绅们都会趁机兼并更多的土地。
    朱元璋可不会惯着这些奸商官绅,谁敢动老百姓的口粮,就灭了谁的满门。
    胡汉山喝了一大口茶水,猛地拍了一下桌面:“要我看,官商勾结的那些人全都抓起来。”
    “剥皮!”
    “好!”
    朱元璋听了这两个字,眼神熠熠有光:“希望你能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