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
第三十二章王越的机会 李贤见朱祁镇似乎已经被杨洪说服了,立即说道:“陛下不是已经令项忠为两广总督了,可令项忠总领此事。” 杨洪说道:“陛下,臣以为项忠不大合适。” “项忠固然是能臣,但是与安南谈判之人,最好有军中经历,否则是不可能让军中信服,而项忠虽然平定李天保之乱,但是李天保不过数千愚夫愚妇,令一千户领兵,足以破之。故而项忠负责后勤即可,但是插手军中,却未必是善策。” 杨洪作为勋贵,决计要维护武将一方的利益。 如果说平定大藤峡之乱,乃是文事为主,武事为辅,这才有了毛胜在两广总督之下。 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 攻安南乃是国战,如果由一个文臣主持,那么大明勋贵的权力,就又被切割了一部分。这是杨洪决计不愿意看到的。 李贤说道:“昌国公,你难道不知道下面的骄兵悍将是什么样子,让他们与安南谈,最后能谈出来个什么样子,还不如直接就打,还爽利些。” 如果是内阁会议的时候,李贤还要留一些体面。 但是而今私下时候,李贤的语气也是咄咄逼人。一点情面都不留。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大明文官可不是柔弱武夫,历史上当殿锤死人的局面,也就是正统十四年。 如果一个文官比一个武将还能打,朱祁镇并不是太吃惊的。 朱祁镇说道:“好了好了,李先生所言极是,昌国公可有合适的人选?” 杨洪说道:“有,就是王越。” 朱祁镇听了王越这个名字,心中一动,说道:“不错,王越是一个合适的。” 王越虽然在军中,但是一直在断事官体系之中工作,其实他做的事情,更多可以算在文职军官之中。 当然了,这个时代并没有这个说法。 而且王越也是举人出身,如果不是正统十四年,他投笔从戎,而今考一个进士也不是什么事情,乃是军中少有的文武双全之人。 朱祁镇也是很器重的。 别的将领,或许会因为战功故意挑起战事,但是王越却是不会的。 而且王越在京营之中也颇有威望,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在军中威信不可小窥,也是能镇住军中的。 如此一来,能文能武,识得大义,也有口舌之利,正是与安南交涉的绝佳人选。 这个人选,李贤也很欣赏。 毕竟举人已经是文官的后备军了。李贤将王越当成半个自己人。故而说道:“臣无异议。” 就这样王越新得了差事,乃是征南军总断事官。 虽然南方军之中的断事官体系还没有多少效力,整个断事官体系虽然在全军之中推行开来了,但是真正有实际效果的,还是京营与边军,南方各省的军中的断事官,更多是一个摆设而已。 不过,既然王越要担任这个位置,就决计不会让这个位置成为一个摆设。 朱祁镇召见了王越面授机宜。 王越受命之后,带着数百随从,乘船南下。从天津出海,顺着刚刚起来的西北风,一路到了广州,随即来到桂林之中。 首先宣旨。 令毛胜为征南将军总兵官,总领两广乃至于京营一部人马。并命令他征召各部。准备进攻安南。 算上土司各部,乃至于本地大军,与京营,总计有十五万之多,虽然其中良莠不齐,但是足以与安南大军打上一仗了。 王越自然细细将皇帝的意思给毛胜说了一遍。 毛胜听了,说道:“也就是说,打与不打,却要看一使臣了?” 王越说道:“征南将军,这是陛下的意思,难道你想违背陛下的意思吗?” “不敢。”毛胜立即正色说道:“只是大军如此之盛,难道就是为了虚张声势?安南区区弹丸之国,弹指可灭,何至于此?” 王越说道:“安南不比寻常小国,将军还是慎重一点好了。” 毛胜心中如何嘀咕,别人是不知道的。他好久才张口说道:“好,就依断事官之意,你不说打,我决计不会汪加一指于安南,只是太子当如何安置?” 王越说道:“陛下的意思,令太子随军坐镇后方即可。” 这也算是除掉了毛胜一个心思,太子在麾下,对将军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毛胜忽然想起什么问道:“使臣可曾出发了?” 王越说道:“已经出发了。” 毛胜说道:“如此大军也开拔吧。” 随即毛胜带着十万大军,西进太平府,兵临两国边境,而西边云南方向,也重兵囤积临安,也是等着广西这边的消息。 一旦开战,就是广西方面先进发,而后是云南大军后出发,两路大军二十多万进攻安南,其中有近十万土司兵,以云南,广西土司为主。当然了,还有一些贵州土司。 总之,几乎整个西南大土司都被征召了。 毕竟这些土司兵在当地也未必是什么稳定因素。 而大明使臣礼部给事中王豫而今已经进入安南境内了。他身负数个使命,就是讨要两州之地,以及两国边境一切为安南所侵占的土地。如果安南答应,就册封安南国王。并观察安南局势如何。 纵然大明安排了不少眼线在安南之内,但是真正上层的动静,下层百姓未必清楚。很多也是以讹传讹,唯有深入其中,才知道其中真假虚实。 只是王豫并没有想到,他一进升龙城,就被晾起来了。 因为,他的到来反而激发了君臣的矛盾。 而今安南国王,大明所封的安南都统使,原来的宜山王。黎宜民。此刻也在与老臣一派激烈的斗争之中。 在很多人看来,这位安南国王杀死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先帝登基之后,似乎没有做过一件好事,到处杀戮旧臣。令内外相疑,升龙城内外都弥漫着一种恐怖的气氛。 但是放在他的位置上,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些功勋老臣,都是谁的老臣? 乃是阮氏英的老臣,阮氏英扶持两岁的黎邦基,秉政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来,安南朝政蒸蒸日上,如此情况之下,如果说阮氏英没有留下大量的老臣旧部,那才是咄咄怪事。 想想就知道。 黎宜民抽冷子,趁着阮氏英没有准备,杀了他与后黎仁宗登基,并不代表他的政治势力能比得上阮氏英。 阮氏英虽然死了,但是黎宜民还是再与阮氏英的鬼魂斗争。 只是在这一点上,黎宜民却有一点不大聪明了。 他似乎在封地几十年,对当初太子之位,依旧耿耿于怀,故而大加杀戮,根本没有给这些老臣一点活路。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哉。 黎宜民似乎也感受到了气氛不大对了。 而这个时候,大明使臣就好像是一块石头砸进了暗潮汹涌的水潭之中。一下子引起了链锁反应。 黎宜民在夺取王位之后,第一时间就派出了使臣,请求大明册封他。想依靠大明的权威来稳定自己的王位。 只是他也没有想到大明会忽然来这么一手。 在大明看来,这两个州的土地,乃是安南侵占大明的土地,但是对安南来说却不是这样的,这是他们当初打下来的土地,怎么可能单单凭借几句口话,就还给大明。 黎宜民本来就感受到自己的位置有些摇摇欲坠,如果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他的位置定然不稳了。 但是他如果不这样做,大明的军队就在数百里之外了。到时候他就能抗住大明的大军吗? 这也是他担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