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宁远伯府当初之所以会为着宋氏与老宁远伯的这桩婚事而欢欣鼓舞,是因为想从这桩婚事之中得到足够的好处,比如得到宋氏的父亲的提携。 哪里能想到,这婚事是定下了,但宁远伯府都还没来得及享受到这桩婚事带来的益处呢,就先因此而被牵连上了。 所谓墙倒众人推,宋氏的父亲倒下了,多的是落井下石的人想来踩宋家一脚,这个时候,宁远伯府作为宋家的姻亲,就算两家的儿女还没有成亲,但也足够他们感受到足够的压力了。 所以,当时的宁远伯府众人是想要毁婚的。 宁远伯府的众人倒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是背信弃义,他们总不能为着一个还没过门的儿媳妇就与那么多的人为敌吧? 不过,宁远伯府的人都还没来得及提出退婚,宋氏就抢先了一步。 当时的宋家正是大厦将倾的时候,有宁远伯府在,多少总是能替宋家人挡一些风雨的,哪怕宁远伯府从头到尾都没有伸过手,但宁远伯府在朝中也还是有些地位的,总有一些人会看在两家那姻亲的关系而不敢出手,或者就算出手也留有一些余地。 这些,对于本就已经随时都要撑不住的宋家众人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宋氏是绝不会允许宁远伯府在这个时候毁婚的。 她选在了太后千秋那日行动。 当时景朝的圣上还是先帝,先帝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优柔寡断,却是个十足十的孝子。 先帝信佛又孝顺,所以每年太后千秋之前,先帝都会亲手抄了为太后祈福的佛经送往大相国寺供奉,希望这样能让佛祖多庇佑太后几分。 就在先帝派去送佛经的人经过宁远伯府大门前的时候,宋氏出现在了宁远伯府外面,直接拿了簪子比着自己的脖颈。 这样的情形,只一会儿就惹来了无数看热闹的人,当然也就将先帝派去送佛经的人给拦了下来。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宋氏没有祈求宁远伯府的人改变主意,而是直接将宁远伯府还没来得及说出来的要退婚的话都说了出来,最后更是面色平静的放下狠话,若是宁远伯府的人丝毫不顾忌两家这些年来的交情,选择在这个时候退婚,那她这就转身前去敲登闻鼓,再直接自尽于宫门之外。 宁远伯府的人当时都懵了。 那日是太后千秋,若是宋氏真的因为他们要退婚而做出这样的事,只怕宁远伯府是一定要面对先帝的怒火的。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本就是宁远伯府理亏。 两家本就是定了亲的,甚至就连婚期都定下了,只等着时间到了就成亲,宋氏的父亲这一也事,宋家这一败,宁远伯府扭头就要无故退亲,这样的事不管说到哪里,宁远伯府都是没有道理的。 若是他们抢先将这婚给退了,那倒也没什么,顶多也就是外人指点几句而已,但宋家已经败了,这些外人总不会为了宋家而得罪了宁远伯府,私下里议论几句对宁远伯府来说也是不痛不痒的,宁远伯府的人完全可以不在乎,等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自然也就这样过去了。 可是现在,这婚还没退了,他们就被宋氏以着这样的方式给揭了脸皮,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最要命的是,那是在太后千秋的日子,还是当着圣上跟前最受信重的大太监的面发生的这一切,要是宁远伯府不能将宋氏给安抚下来,接下来会怎么样,宁远伯府的人还真是想象不出来。 所以,就算心里再怎么恨宋氏会闹腾,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宁远伯府的人还是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仅好言劝说宋氏,还再三承诺,两家的婚事是绝对不会变的。 宁远伯府的人心里也怄啊! 他们说这话的时候,先帝跟前的人可就在外面看着,可想而知的,这件事很快就会传到先帝的耳中去,若是他们之后再反悔要退婚,那可就是间接的欺君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氏好歹是保住了自己的婚事。 听卫芙说到这里,甜姐儿惊得张大了嘴。 她没有想到,在她的眼里淡定从容极有气度的宁远伯太夫人,年轻的时候竟然经历了这些事。 “母亲……”甜姐儿缓了好一会儿才道,“可这,一点也看不出来啊!” 她说着话,再仔细回想了一番自己见过的宁远伯府太夫人,一点也不能从中看出当年这些事的痕迹。 甜姐儿更疑惑了,“母亲,我可是听说了,宁远伯府的太夫人在宁远伯府的地位极高,嫁过去没几年就掌了家,而且还得了宁远伯府上下所有人的敬重!” 若她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嫁进宁远伯府的,那又如何能做到这些呢? 卫芙闻言微微一笑:“所以才说,只要本身城府够深,手段够好,就一定能过上自己想过的日子。” 宋氏就是这样几乎是逼着宁远伯府承认了这桩婚事的。 那时候的宋家众人本就撑得极为艰辛,只要再发生任何一丁点的苦难,说不得这些人就要再撑不下去,整个宋家也就会真正的陷入万劫不复了。 而宁远伯府的退婚,对于宋家众人来说,无疑就是这样足以彻底打倒他们的苦难。 若不是如此,以宋氏的性情,也不会非得要保着这桩婚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撑了几个月,宋氏就嫁进了宁远伯府。 宁远伯府的人对于宋氏那是极为痛恨的,这样一个威逼着他们进门的女人,又怎么能让他们由衷的喜欢呢? 公婆、夫君,夫家的任何一个人,都对宋氏没有任何一丁点的喜欢,由此可以想象,宋氏最初嫁进宁远伯府的时候,她的处境有多艰难。 但就算是在这样的艰难之中,宋氏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让宋家所有的人由最初的厌恶,到之后的亲近,以及最后的敬重。 这其中经历了多少,又有着几多的艰辛,只怕也只有宋氏自己才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