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亲事
云老夫人沉吟片刻,然后才笑道:“四丫头,小七进宫给昭妃娘娘贺寿是小事。只要有皇上或者皇后娘娘的旨意就行。至于你二哥的亲事,不知道阳成侯夫人想说的是那家姑娘,我们也好看看,有没有高攀人家。” 林氏虽然不舒服,不过她也知道,峰儿的亲事,云老夫人不会随便乱许,也就没有在意。 云初珍满脸笑容,头上硕大的红宝石钗也随着她动作摇摆着。 她笑道:“结两家之好,当然要门当户对你情我愿。祖母,姑姑可没有拿什么旁支、破落户来糊弄,而是说的张贤妃侄女张巧娘。” “张家?工部侍郎张家女儿?不知道是几房?” 冯氏长期在外应酬,对张家的情况要熟悉点。张贤妃只有一个嫡亲哥哥,任工部侍郎,他只有一子一女,女儿张微娘已经嫁人。 那云初珍说的是谁?难道是张家庶子的女儿? 云初珍勉强笑了笑,堆满笑开口道:“是张侍郎弟弟的嫡女,年芳十五,生得花容月貌,性子也淑静,是个好姑娘。” “是吗?不知道张侍郎弟弟在那高就?” 林氏对京城权贵女儿,也是心中有数,现在听云初珍说起来,就已经生了暗怒。 云初珍也知道瞒不过,索性大方笑着道:“二婶,那张大人现在在大理寺任职,次五品。虽然二叔是正四品御史,不过抬头娶媳,低头嫁女可是传统,姑娘好也可以。” 林氏沉下脸,不悦道:“云初珍,你打量我不知道?张贤妃只有一个嫡亲哥哥,你说这姑娘是嫡出,那她父亲又不是张侍郎,那可就是庶子!” “二婶,嫡出庶出有那么重要吗?再说,我不也是庶出,相公也没有在乎。” 云初珍讪讪笑道,眼神中有尴尬,不过还是坚持要完成,阳成侯夫人交代的任务。 林氏还想再说,云老夫人却开口道:“如果姑娘品貌不错,就是是个庶出,家里没什么根基,那也是件好事。只是峰哥儿是二房长子,你二叔也忝为御史,也要听听你二叔的意见。” 云初珍本也没有想过一说就成,连连称是。 云老夫人又道:“不如这样,等你三叔和小七回来,办个家宴。你也回来聚聚,到时候回复如何?” “好,当然好。祖母放心,那张家姑娘我看过,要是不好,我怎么好意思再回门?” 云初珍看老夫人愿意考虑,已经乐得满脸堆笑,一迭声的笑着插科打诨。 冯氏却不给她好脸:“你现在不也只有初二才回门?灵儿嫁到蒋阁老家,虽说规矩多,可一年少说也回来五、六回。你们许府,规矩更大。” 这话让云初珍羞窘难当,许子诏不喜欢她回娘家,看不起她是个庶女,她也就只能大年初二才回娘家。 林氏掩嘴笑道:“大嫂可不能这样说,灵儿是做媳妇,当然比较有空闲。小四过去就是当家主母,自然走不开。” 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汗水打湿了云初珍后背,她想分辨什么,嘴已经张开,却始终没有说话。 云老夫人冷眼看云初珍被刺了几句,这才道:“这也是小四的福气,老二媳妇别含酸。小四今儿就留下用膳,让厨房做上等席面,再给周姨娘也送些菜去。” “珍儿多谢祖母恩典,那珍儿先过去和姨娘说几句话。” 云初珍也不好意思再呆下去,干脆回去看看生母周姨娘。她这次回来也带了不少东西回来,正好给姨娘送过去。 等午后云初珍回去后,林氏专门来萱瑞堂找云老夫人。 “母亲,我看云初珍来说这张家姑娘不靠谱。她父亲和张贤妃又不亲,还是庶出的,现在又和张侍郎住一起。万一以后张家分家,他一个小小次五品京官,还在许姑爷手下做事,那峰儿怎么抬得起头?” 云老夫人笑着让珍珠端盅羊乳羹给林氏,肯定道:“老二媳妇,你放心,峰哥儿的亲事,我自有主张。” “媳妇只是气不过。” “老二媳妇,别生气了,老婆子心里明镜似的。昭妃想和贤妃结盟,用我们家的人结张家庶子的姑娘,打得一手好算盘。只是,我云府还不是昭妃说了算。” 云老夫人心里也不舒服,这昭妃真以为娶了云家一个庶女,就把云家当成她的地盘,婚娶由她说了算。 林氏这才放心,喝了羊乳羹,擦擦嘴,这才笑道:“多谢母亲。那不知道母亲中意哪家姑娘?也好让儿媳高兴高兴。” “这本来,我也准备给你商量。” 云老夫人停了一下,然后道:“上次灵儿的宝贝洗三礼上,我看见嫁到魏其侯府那蒋家姑奶奶人还不错。她身边那姑娘,性情温和,行为举止都不错,叫姚明烟的,你有印象吗?” 云母这样一说,林氏就想起来了。 那姚姑娘虽然和姚明秀是堂姐妹,可从样貌到行为举止都大相径庭。而且蒋家姑奶奶的夫君,是魏其侯嫡亲弟弟,现在任了兵部参议,也是正四品的京官。 可谓门当户对。 林氏先是一喜,然后又踌躇道:“母亲,可听说姚明秀要给武威侯做妾。这样以后小七过门,再论堂姐妹,这是不是有点?” “你真觉得武威侯娶了小七,他还能左拥右抱?而且姚明秀想过来坐小,也只会是武威侯坐上了那把椅子。到那个时候姚明秀至少是四妃,姚明烟也不算埋没峰哥儿。” 云老夫人说得透彻,林氏也点头称是,可还有一个问题。 “母亲,那姚明烟年岁也不小了,可长幼有序,姚明秀没有说亲,她怎么能谈婚论嫁?” 林氏担心的问道,峰儿也十八岁了,可拖不起。 云老夫人笑道:“这就是魏其侯府的事了,关我们什么事?要是你也觉得不错,我就让人打听她的名声,再请媒人上门。” 至此,林氏觉得不错,遂也点头称是。 然后,他又和云母闲聊了一番,说了些京城里的趣事,这才高兴的回到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