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彻底失望(为高加更)
修文武道社建社在历史上仅存在了一年半的时间,只因为随着第二批的五百人离开之后,姬扬便不再做他的什么社长了,他要去担任正儿八经的“三万羽林天军教头”。当然,这是姬扬自嘲的说法,真正的职司是教习一名。 每人每年五十金珠,四万禁卫分两批在两年内培训完毕。这是来自仁帝陛下的强制任务,可以抵去姬扬两百万金珠的欠债。 姬扬在城北的羽林天军营地,见到了自己接下来一年要操练的兵。兵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基本都是二十岁出头的消火,因为根骨定型的缘故也就价值五十金珠。但仁帝也太不厚道了,稷学宫武院三百五十四名学子统统到齐,额,怎么感觉莫名地回到了武道社。 苏瑾深、李凌心、叶正勋,甚至连编外人员林放都没有被放过,剩下基本是第一批离开的武道社成员。 姬扬的第一句训话,就让人大跌眼镜:“好啊,你们又可以白跟我两年。老规矩,稍后自己领人。”一如姬扬的风格,能放手的自己绝不揽活。 因为这羽林天军的将士根骨基本定型,姬扬也就无有顾忌,仅仅是一道后天层次的内息勾勒出一幅运功路线,根本不会耗费太多的功力,得到锻炼的反而是姬扬的精神意志。之前姬扬就发现帮助别人运功,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力。 现在将人数变为了两万之后,以姬扬之能一日不过三四百人。这就像作画,明明每一笔都轻松写意,但一整蝠作品下来足以让人汗流浃背。精神的高度集中,上午一百五十人,下午一百五十人。 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两个月,姬扬什么也没做,光灌输之后打坐,再灌输再打坐,陷入到了另一层次的修炼之中。当姬扬完成了项庞大的工作后,便彻底进入了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日子。按照姬扬的话说,那是对老武道社成员的考验。 姬扬自己呢,往往周一的时候来一下,这一天属于故武道社成员,他们将会得到姬扬的指点。而周五才真正属于两万羽林天军,这一天姬扬会走遍走个校场,但凡发现问题二话不说,先将负责人亲自问候一下。 修文武道社成立于仁帝四十六年四月,结速于四十七年十月。而就在十月中旬,姬扬已经投入到了羽林天军的职司当中。 整个四十八年,姬扬便彻底开始了三点一线的生活。姬府、谢家以及军营,什么红袖招、什么赌坊皆不在姬扬的考虑之列。姬扬人明明在天启,但天启德街头却少了这位叱咤风云人物的身影。 同样在四十八年发生了一件事儿,这次之后姬扬便彻底放弃了老皇帝,因为仁帝已经完全没救了。 一切皆是起源于蛮荒,蛮人年年南下让大胤不堪其扰。胤仁帝已经数次下令勤王,但天下响应者寥寥。距离王域最近的楚卫倒是响应了,毕竟楚卫乃是白氏出身,遣步卒一万北上。然而除了楚卫,各国纷纷按兵不动。 距离淳国最近的晋北,在收到仁帝诏令的第一天就派出了大军,然而这支军队只行进了不到一百里,就驻扎在晋北走廊,不再向前移动半步。仁帝再三遣使催促,均被晋侯以“羽患未除”为由婉拒,王室自顾尚且不暇,也就无法与晋侯计较。 而休、陈、彭、息等澜州诸国纷纷唯晋北马首是瞻,四国军队聚在晋北走廊前,倒是将中州与澜州间的通道守得滴水不漏,蛮族数次攻打未果,知道这块硬骨头不好啃,也就息了去澜州捞一笔的念想。 号称“天南三国”的离、真、商,处在荒芜贫瘠的越州,兵力微弱,与王室又隔着锁河雷眼两条大山脉。三国之中,唯有真国对皇室忠心,却苦于路途遥远,真骑翻山不便。 三国之中的离国为了不留下话柄,特意选择了路途遥远的锁河山翻越,步骑两军一共不到三千人一路迤逦而行,终于在夏天初至之时赶到了晋北走廊,短短几百里路竟走了整整三个月。 饶了一个大弯的离军在晋北走廊,遇到踞守此地的澜州联军,如同遇见亲人一般,极言山高路远、一路跋涉险山恶水殊为不易,澜州联军纷纷对离军忠心救主不惜劳师远征表示十分钦佩,当晚六国数万军队在晋北走廊大摆“劳师宴”,灯火通明十几里外都能看见。 半个月后,商国军队姗姗来迟,七国军队又如前次大肆操办了一般。于是,休、陈、彭、息、晋,再加上离与商,七个诸侯国就此驻扎在了晋北走廊。世人根本无法指摘,只因他们已经奉命勤王完毕。 大胤有五大诸侯国,分别为淳国、下唐国、楚卫国、晋北国、离国。淳国身处蛮蝗的第一线,自己已经自顾不暇,一年数十次恳求天启派兵援助;楚卫山高路远,最后倒是来了一万步卒,但步兵面对蛮人的骑兵鞭长莫及,也就能帮守一守城。 晋北心思不定,离国的军队拉在晋北走廊,便也不再开进。五大诸侯国中只剩下一个下唐国,但这国的情况根本就无法指望。处在宛州繁华之地的下唐国财力几为东陆之首,但军力实在一般。 瞧瞧这位下唐国国主做了什么:下唐国国主在收到诏令后,立刻从国库调集金万两,粮三十万担“为国分忧”,但是却并未派出一兵一卒。出钱也出粮,但就是不出人…仁帝赫然发现,天之大竟然发不出王室的声音了。 诸侯的作壁上观使淳国陷入孤立的境地,独自面对蛮族蝗虫一般的掠夺,不胜其扰。 这年,蛮荒格外严峻。仁帝遣密使分别和青阳、朔北部代表谈判,许以好处,希望换取退兵的条件。青阳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与仁帝达成了协定。 天启和青阳的约定包括:每年胤朝向青阳部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即“岁币”,仁帝将女儿下嫁到青阳部,青阳部主称胤仁帝为岳父,仁帝称青阳部主为婿,翁婿之邦不得互相攻伐,天启城接纳青阳使节以为贵宾,为胤朝与青阳部互通消息。 这年,一个女人的名字出现在姬扬的视线,秋陌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