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数量压倒一切
然而,魏公公雄心勃勃要一展他的技术时,海军将领们则面色古怪。 只是,公公那摩拳擦掌的样子,令得海军将领们实在是不敢上前给公公浇盆冷水。 事实上,公公从京师带来的那些火器,海军将领们都见过,但除了地雷和以个别火器外,其余的东西在这些将领眼里可用四个字形容——“华而不实”。 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何魏公公能够从军器监一次购来这么多的火器,原因就在于军中根本不待见这些东西。 有些火器的设计理念是很不错的,但用于具体作战时,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不能保证发射效果,有很多火器用出去后根本飞不到敌船,半路就歇火掉下海。 这还是轻的,有些有严重质量的火器,甚至会飞的好好的,突然转向飞向自家船只。 露梁海战中,就是因为别的船将火器误投到了邓子龙的船中,导致邓子龙座舰起火,日军趁机反扑近船跳帮肉搏,邓子龙率部力战而亡,前来救援的朝鲜将领李舜臣也因此阵亡。 所以,哪怕国内生产了如此多的火器,但在真正的海战中,明朝水师是不愿意或很少使用那些国内发明的“新式火器”的,他们主要的战斗模式还是近船以火铳对射和肉搏夺船为主,炮击都是次要的。 露梁海战时,中日朝三军便是于露梁海上演了一场肉搏大战,而非魏公公以为的海上大炮击。 这种战斗模式在没有魏公公的历史中,至少还要持续一百年。 包括郑氏水军攻打台湾之役及日后的明郑和满清的澎湖海战,都是纯海上肉搏模式。 以近战为主。 这也是为何郑氏水军在攻打台湾之役时迟迟不能封锁台湾,导致荷兰人的炮船依旧还能在台湾海域自由行动的缘故。 因为,明郑的战船速度没有荷兰人的快,而荷兰人虽然船少兵少,但他们不和郑军纠缠,更不会和郑军死拼。 客观说,明朝对于火器的研制其实是走在正道上的,就拿公公搞来的那些新式火器而言,无一不是导弹和火箭的前身,且做到了“三级助推”这个概念,水雷也做的很好,但毕竟受限于科技,且突然亡国,使得火器正规化半道夭折,最后多半就成了鞑靼人笑话的存在。 不然,很难说导弹这个东西是不是由中国最新研制出来。 ……. 水师不愿意使用兵仗局的“发明”,自然导致军器监大量积压存货,不懂行的魏公公一头扎了进来,一见这位人傻钱多,急于清仓回本的军器监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向魏公公推销,把他当冤大头宰了。 魏公公自己呢,却是沾沾自喜,想着质量不好,就以数量取胜,谁让他自个没有创新生产能力呢。 当然,也可以说魏公公是在用自己的真金白银为大明军队改制探索,摸石头先过河。 不行不要紧,关键是要试嘛,不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再说钱花了,没理由不用啊。 不用这些新式火器,你海军敢保证把那六条船给咱家留下来么! 你们做不到,就不能嘲笑咱家的创新! 具体负责公公新式战法的就是他老人家的亲兵营。 这次随海军一起行动的陆军就两个营,一是以倭人为主的亲卫营,一是从海军抽调官兵组成的陆战营。 其余步兵诸营,包括公公的家乡子弟兵们,都没有随军。 原因嘛,用屁股都能想得到——晕船呗。 江上作战和海上作战完全是两码事,没有经过海战训练,大半甚至无法做到在海船上呆上半天的官兵,将他们带出来跟人打仗,未免太儿戏了点。 亲卫营和陆战营就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前者是以倭兵为主,本身也算是海军,后者更是老水师,二者不存在晕船问题。 当下,几个陆军营头正在吴淞港,由郑铎和伍福铭负责,在海军留守支队的配合下,进行海战的训练。 训练的要点就是三个字——不晕船。 公公注意到了海军将领脸上的古怪之色,他知道,这些家伙肯定是在嘲笑他老人家的异想天开。 公公没有说什么,他清楚,这些人一定见识过这些新式火器,不然不会有这种神情。 说实在的,他老人家心里也打鼓。 能不能让他老人家脸上有面,就看大岛和安国寺他们了。 公公朝小田点了点头,小田躬身哈依一声,然后走到船首,将一面三角红旗奋力挥舞起来。又有两名亲卫奋力吹响号角,号声和军中通常的号声有区别,三长两短,很急促。 海军这边也根据魏公公的要求做出部署调整,各船紧紧咬住逃跑的穿山千户所六船。 带领部下在一艘铜绞舫中的安国寺收到主公座舰信号后,立即命部下将舱中的四具火龙炮抬了出来。 之所以是抬,而不是推,是因为这火龙炮并没有轮子和炮架,重达一百余斤,形长,首为龙头模样,故又名“火龙出水”。 龙头下面,龙尾两侧,各装一个半斤重的火药桶,将四个火箭引信汇总一起,并与火龙腹内火箭引信相连。水战时,面对敌舰,离水面三四尺处,点燃安装在龙身上的四支火药桶,为第一级火箭,能推动火龙飞行达二三里远,待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毕,就自动引燃龙腹内的火箭,为第二级火箭。从龙口射出数只火箭,直达目标,致使敌船起火燃烧。 使用火龙炮的前提只有一个,就是必须离敌船较近,以保证火龙炮发射之后火箭能够射中目标。 与此同时,亲卫营所在的几艘快船也陆续加快速度,船上的官兵将各种新式火器抬出,对准了前方正在狂逃的战船。 “点火!” 安国寺亲自手持火把点燃了一具火龙炮,随着“嗤嗤”的引信燃烧声,龙身上的火药桶同一时间点燃,然后同时向海面飞出。 远远看去,好像钻天龙一般。 声音也极响,“嗖嗖”的,让后方观战的魏公公有阵恍惚,以为年三十了。 “什么东西?!” 正在逃跑的一艘穿山所战船上的官兵听到了后方响起的尖啸声,旋即他们就看到海面上有正冒着火焰的东西向他们的船飞来。 好在,魏公公没有骂他。 公公这会视线只盯着那最前头的几条快船,紧紧的凝视着。 约摸又追了二里后,公公耳畔再次传来“嗖嗖”的尖啸声。 这次尖啸声明显比先前更响,也更密集。 六条快船上同时响起火箭的尖啸声。 海军将领们看的清楚,也难以置信,因为他们看到海面上同时有来自不同方面的十多具火箭向着穿山千户所的最后一条船飞去。 这么多? 不但海军上下吃惊海面上同时出现这么多火龙出水,目标所在的那条船上的穿山千户所官兵们也是发愣。 十六具火箭从左后、右后、正中等几个方位同时袭来,腾空的火焰伴随着尖啸声,场面很是壮观。 吆西! 魏公公情不自禁,老怀甚慰:皇军将士真是甚得咱家以多打少的真传啊!